单出是死牌,双出是王炸

Author: 挨踢的牛魔王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单出是死牌,双出是王炸




一、单出死牌


有一次,在刷一个视频看到一个人在讲短视频技术,讲得还不错,还挺实用。

然后,我就去翻了翻评论。

给大家分享一招,大家一定要有一个 翻评论的习惯

因为评论代表了一部分用户的反馈、疑惑、痛点, 这里面就能找到商机


几乎所有的商机都来自于“痛点”。

你有好的方法解决痛点,则可以赚到很多很多钱。



这个视频有一个评论被顶到第一的位置。

这条评论说, 我听了你讲的,总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又觉得没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我们这里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评论了。

以前,我们这里有一些人就评论说, 就是讲一堆大道理,没有什么用。


根据这些评论跟踪交流下来,可以发现,这些评论的人, 自己基本上啥也没有。

这个判断几乎是1 00% ,从来没有错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这里是一篇文章,而且是一篇公众号文章。

不是搞技能培训,不是操作手册,不是一门课程。


短短的一篇文章,讲共性的原理,大家有启发、有共鸣,才能有传播率。

读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做实体的,有做互联网的,有关注房产的,各不相同。

只有讲大家共识的部分,取 最大公约数,效果才能最大化


讲得很细的,类似操作手册一样的文章我们也不是没有发过,阅读量很低。


最大公约数文章, 只要你做过一些事情 ,看了自然觉得有启发,有用。

如果你什么都没做过,看了自然觉得无用。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这样的, 单出就是一张死牌,双出才是王炸。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就上面短视频的例子而言,别人讲的已经是短视频的具体操作了,还是有人觉得没用。

因为一套课程,讲得再好,本质上不过是老师讲了几句话而已。

这套课程不是粮食、衣服、房子、汽车,而是来 提升你的生产力 的。


单出课程这张牌, 一点用都没有


如果你是卖农产品的,你听了,可以改善你的短视频,自然可以提升你的销量。

但是如果你本身什么都没有,你听 1 000 都没有用。



金融、技术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单出是死牌,双出才是王炸。


光是金融本身,一堆钱倒来倒去,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只有服务于实体,发现一些有生产力的项目,将钱投进去,才会产生价值。


文章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你,而不是我。


就像那个评论短视频课程的人,她根本就不做短视频,她当然觉得没用。

作者也根本不在乎她的评论,就算被顶到第一位,作者也不删。



二、双出王炸


以上的道理非常简单。

但是生活中还是有一些让人迷惑的东西。


举例来说,有些人认为颜值是王炸。

一个美女,天鹅颈,杨柳腰,就能获得很多资源。


其实这个看法是错的。

颜值也典型的是“ 单出是一张死牌,双出才是王炸 ”的资源。


如果单单是说长得好看,演艺圈里面长得好看的美女太多了。

真正能成为演员,并且火的就没有多少了。


就算是靠颜值火了,也不能长久。

古人早就意识到“ 色衰而爱驰 ”。

你不可能永远十八岁,但是永远有十八岁的美女。


但是一个美女,如果获得任何一个技能,则就是王炸。

比如+演技、+唱歌、+销售、+财务等等。


比如一个美女,是做销售的,那么颜值就能带来很强的亲和力。

别人看见你是美女的份上,破例跟你多说几句。

就这几句,可能就带来订单的增长,销售的增加。



还有一个典型的让人们误解的就是人脉。

人脉,很多人认为很重要,拼命参加各种社交。


其实人脉,也是典型的“ 单出一张死牌,双出才是王炸 ”的资源。


有些人,把和一些大人物的合影贴在墙上。

但是一旦出事了,这些大人物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


如果你不能提供相关的资源的话,就算认识很多人,一点用都没有。

以前有个给我装空调的师傅,说自己当年出道的时候,是和苏宁的张近东同一批卖空调、电器的,所以非常熟。


但是师傅也说了,有啥用呢?

他又不能给张近东带来什么价值。

最多早期的时候,跑去买东西,能找张近东要点优惠。


但是当你手上有资源、技能等价值的时候,你的人脉多,就非常有用。

因为你可以非常快的将资源卷积起来, 形成巨大的价值,成为一个王炸


所以,其实操作是相反的, 当你具备较多资源的时候,你就应该多去认识人,多去增加自己的人脉。


罗永浩就曾经谈到T 1 发布后,手机圈很多人觉得他做的还不错。

但是由于他没有跑到手机圈社交,导致一些很轻松可以解决的问题,后来花了很大的代价。


而当你自身没有太多资源和技能的时候,就应该专注技能的提升和资源的积累。

你到处跑各种场子,进行社交,其实认识那么多人也没有什么用。

你不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就算是认识一下,别人后来也把你忘了。


三、卷积资源


其实发出“无用”这样评论的人,本身没有什么资源,也比较迷茫。

那么资源是怎么来的呢?


我和很多大咖交流过,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

干的过程中卷积起来的。


比如说,你是卖苹果的,那你就去摆摊去卖。

卖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些客户觉得你的苹果不错,人也靠谱,就多次来买。

你就获得了一些稳定的 客户资源


可能是某一天,有个客户说,小伙子,你这里有没有桔子?

你说没有,其实你也不知道哪里可以进货桔子。

因为客户需要,然后你就找一个卖桔子的,给客户代购一篮桔子。

找你卖桔子的多了,你就从中卖桔子的同行那里找到卖桔子的众多进货渠道。

从中间选一个价格便宜,质量可靠的渠道。

这样,你就获得了一个 进货的资源


突然有一天,有个客户说,小伙子,你这里有没有榴莲?

你也不懂榴莲,也没有进货过榴莲,你就去找啊。

同样的道理,只要能赚钱,进货渠道总是可以找到的。


这样,你就可以考虑开一家水果店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认识了一些跟你一起摆摊的同行,就可以一起开一家水果店。

这样 人力资源 也有了,水果店可以开起来了。


哪天,你发现可以在视频号上卖水果,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大V了。

然后你就开始卖百货了,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你曾经只是卖水果的。


抖音上确实有一些人,开始是卖什么东西的,然后用户就很好奇,你这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然后他们就变成制作达人了。


除了你主动地去找资源,还有一个被动过程。

你一旦开始干, 别人就慢慢都知道你是干这个的

就开始找你,资源就开始向你聚集了。


这才是 “脚手架定律”的真义 ,而不说仅仅靠上班获得资源。



有很多迷茫的人问我,我真的不知道该干些啥可以赚钱。

我通常会问一个问题:

你在工资之外的第一笔收入是什么?


每个人周边的资源其实是不同的,路径也是千变万化的。

你没有别人的资源,照抄别人的模式是不会成功的。


你工资之外的第一笔收入,往往体现了你资源卷积起来之后的变现。

你别看是一笔不大的收入,可能就是你周边所有资源的综合体现。


然后你就考虑这笔钱能不能重复赚,放到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地方。

既然赚到了第一笔钱,就有可能有第二笔钱,第三笔钱。


失败是失败之母。

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从来不是成功之母。


成功,就是 成功的事情反复做


大部分人,从来没有赚到过工资以外的任何一笔收入。


确实,有的人工资以外的第一笔收入只是意外所得。

那就要继续探索,直到获得第一笔收入。


接下来,你就考虑三个问题:

你为 什么 人群提供价值?

你提供的是 什么 价值?

你是在这个领域是最 什么什么 的人?

什么 ”这个部分,那是要由你来填空的,而不是我。


四、结语


人的基本需求无非是“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爱恨情仇 ”。

除此之外的资源,往往都是“ 单出是一张死牌,双出才是王炸 ”。

比如颜值、人脉等等。


真正要获得成功,还是要自身具备一定的实力。

而这些,都是在干事的过程中卷积起来的。


出来干,重要的是出来。

上台演讲,重要的是上去。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