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企业家精神,让无数宗庆后不断出现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宗庆后先生离世,令人感慨万千。 他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伟大企业家,创业经历鼓舞人心,是励志的楷模。 哈哈 牌家喻户晓,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宗庆后 得所有人怀念,他作为企业家精神的代表被人们所铭记。
改革开放使产权得到了有效保护,释放了市场活力,激发了人们的企业家才能,是宗庆后崛起的历史背景。他从借款14万起步,承包国营的经销部,收购国营的罐头厂,一步步辛勤打拼,成长为饮料行业的巨头。这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带领我们走向了繁荣和富足。
这几年,舆论对民营企业家多有诋毁和打压,经济处于商业周期中的萧条阶段,“整顿职场”的年轻人“如愿以偿地”出现了找工作困难、工资率下降, 这个时候追忆 宗庆后的 精神, 更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网上骂马云的终于少了很多,许多人可能终于认识到一个事实:这个世界就是企业家精英在引领的,资源是他们在配置,就业是他们在安排,工资是他们在发放,财富是他们在创造。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享受他们的成果。如果把他们打趴下了,自己更没有好日子过。
市场经济是这样一种制度:是精英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一种制度。而精英之所以为大众服务,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消费者主权,消费者在市场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个精英要想得到财富和社会的认同,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最好的商品服务于消费者。
正是这种“经济民主”的制度,实现了平庸的大众对市场精英的“驯服”,他们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保住自己的精英地位。由此,我们普通人享受了自己根本不懂的各种高科技产品,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各种商品,大幅度地提升了物质生活水准。
我们要承认自己很平庸——每个人都有平庸的一面。我们对AI、手机、汽车的构造机理一无所知,精英们知道我们一无所知,但他们没有蔑视我们,而是“屈尊纡贵”地迎合我们的无知,设计出哪怕是傻瓜也会操作的终端交互,而背后的机理如何,我们根本就不用关心。
去高级写字楼里看看,就知道精英的代码为谁而敲;去现代化工厂看看,就知道高科技的机械设备为谁而转。
其根源在于市场中的利润机制。 正是利润机制,迫使生产者服从于消费者的指令 消灭市场中的利润机制, 结局就是 精英不再服从于消费者指令,而是将消费者踩在脚下。
然而我们社会中的许多人仇视企业家精英,仇视利润,仇视资本,一直在呼吁“管一管”,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将至关重要的消费者主权拱手相让,交给一个对他发号施令的嗜血怪兽。

宗庆后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是资本家,我是企业家。企业家量大了,他不是照样要赚钱?所以我认为对民营企业家是不是要改变一下看法?实际上民营企业家的财产尽管名义上好像是自己的,但实际上除了吃穿用之外,财产还是社会的。所以现在企业家不像初期的时候,为了自己吃饱饭穿暖衣在拼命,现在已经升格了,他也在履行社会责任。所以你越是为老百姓造福,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话,人家才尊重你的财富。

段话,反映了一个在市场中打拼的企业家对经济的朴素而正确的理解。
企业家的财富,是他自己的吗?从产权上说是的,他可以在产权原则下随意处置。
但是这些财富,实际上发挥的是社会功能。
这些财富会用作进一步的投资,投资会推动技术进步,会安排更多就业,会提高工资率,造福于所有人。他自己不投资,将钱储蓄起来,这些钱也会被银行借出去,转化为他人的投资,发挥的是同样的作用。
他的财富始终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因为只有不断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财富才能保值增值;假如违背了消费者的意愿,消费者不给他金钱投票,他立即由富变穷。
所以企业家的财富,正是消费者授权的结果。是因为他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授权他掌控更多的财产,以进一步地造福于自己。一旦他做不到,消费者就通过不买他的产品的方式,剥夺他的财产,让他破产和倒闭,将这些财富交给更能造福于他们的人掌控。
是消费者决定了谁变穷谁变富,企业家不过是消费者授权的财产临时代管人。这些财产的终极用途,都是用来服务消费者的。
相对于企业家巨额的财富,他自己能花几个钱呢?
宗庆后说他一年的花销不超过5万,整天穿的是布鞋,吃饭喜欢粗茶淡饭,出差不愿意多带人而且不坐头等舱,因为费钱。
就假设他特别爱享受,一年花500万,又如何呢?首先这是他的产权范畴,怎么花是人家的事,其次这在他的总财富中也只是九牛一毛。他的绝大多数财富,都用来造福社会了,他的身后是厂房、机械设备、科技和工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大众不断改善的生活。
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是他的企业家精神和不断投资,让劳动大众拥有了更先进的生产手段,由此有了更高的工资,每个人都变得更富裕了。
每个人都比过去变得更富裕了,这才是共同富裕的含义。
有些人不懂市场,嫉妒心作祟,要把这些富人的财富瓜分,以实现共同富裕。可是第一,这是侵犯产权,将降低预期,减少储蓄和投资,打击财富创造;第二, 这些财富 本身就是消费者授权的结果 ,这样做 就是 在篡夺消费者主权 ;第三,若把 共同富裕理解为 大家都财富平等,其结果只能是共同贫穷
重要的是 这些财富放在他手里, 他的企业家才能可以造福更多人,将它 分了,这些财富的价值就随之消散。
假如宗庆后有1400亿财富,将他平均分配给14亿人,一个人就100块钱。你真的认为每个人拿着100块钱,跟宗庆后一个人拿着1400亿,是一个效果吗?况且,这1400亿是资产,而不是现金。真把资产瓜分了,娃哈哈将烟消云散,它自己的工人、上下游的产业,损失的何止1400亿?
谁能把钱、把资产用得更好,消费者就把这些钱和财富交给谁,让他用来造福自己。每个人都有企业家才能,每个人的行动,都是企业家行动,但是真正敢于拿出资产冒险,且成功地判断消费者偏好的人,并不多见。大部分人,就是适合去打工,而不是去创业,只有这样,才能将投资失败的巨大风险转移给企业家,自己则不论盈亏,都可以拿到相对稳定的报酬。
企业家,就是风险的承担者,他以自己的资产,对企业盈亏承担责任。
这就说到宗庆后先生的认知错误: “我不是资本家,我是企业家”。
在全世界,企业家似乎是一个褒义词,它意味着勤奋、创造力、判断力、造福大众;而一说资本家,大众脑子中就是不劳而获和嗜血狂魔。不得不说,马牌教育非常成功,让人们谈资本色变,让企业家自己都对资本家心怀偏见。
可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定是资本家。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家,就是“资本家-企业家”。
一个人判断消费者未来需求,拿出自己的财产冒险,并用自己的资产为企业的盈亏最终负责,这样的资本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道理很简单,如果他不拿出自己的资本冒险,那就不用为企业的盈亏最终负责,这时候他就不用为消费者负责,那他就不是企业家,而是经理人。
张小龙年薪千万,当他只是领薪水时,他就是马化腾雇佣的职业经理人。尽管他同样很伟大,但是他不是企业家,因为他没有自己投入资本,不用拿自己的资本为企业盈亏负责。当他拥有了腾讯的部分股权时,他开始为腾讯的盈亏负责了,这时候他就转变为一个资本家-企业家。
国企老总不是企业家,因为他没有投入资本,不对盈亏负责,既然不用对盈亏负责,他就不用对消费者负责,而只用听从上级的命令。所以他只是一个公务员和傀儡。
那些“游手好闲”的投资大佬,是企业家。是他们在判断消费者的未来需求,通过自己的投资行为,决定了资源被配置到消费者迫切需求的领域之中。他们的投资面对着巨大的风险,且在自己承担责任。
我极其佩服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 他跟亨利· 福特 如出一辙, 用自己的财产冒险,对自己的判断承担责任。福特汽车在亨利·福特主政时期,变成了他的独资企业,这是最令人敬佩的。
看看那些拿着纳税人税金经营的裙带企业,那些拿着信贷资金经营的某些“皮带”,你就知道宗庆后和亨利·福特是多么可贵。用信贷资金扩张自身,本身就是坎蒂隆效应中最早拿到新钱的人,是一种剥削;而当一家企业靠信贷资金运营和续命,这时候真正的控制人、承担风险的人就不是他自己,而是银行,他必须听从于银行的指令来使用资金,这时候他只不过是银行的傀儡。
而银行,是国家的忠实盟友。
由于可以通过银行扩张的信贷,就可以拿到大量的资金,他将对银行俯首称臣,这样搞钱,只用打通关系,效忠效力,比起殚精竭虑地服务消费者,要容易多了,何必听从消费者的指令呢?
所以信贷扩张和干预主义,摧毁企业家精神,制造了更多的寄生阶层。社会舆论对资本和企业家的诋毁,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官商勾结的反感,遗憾的是,人们却批错了方向。
宗庆后先生当然还有一些经济学的认知错误,比如对马云、对腾讯、对互联网平台的看法,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我们评价他的时候,评价的是他作为企业家这一身份时发挥的功能性作用。一个人可能在许多方面有认知错误,但是当他拿出资产冒险、服务于消费者的时候,他就是在发挥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企业家功能,就是在造福他人。就像我经常批评俞敏洪和刘强东,他们总是在呼吁错误的政策,但是这并不是批评他们的企业家才能。至于他们的呼吁,造成舆论变化,最终甚至埋葬自己,那是另一个问题。
我想最后再次谈谈宗庆后说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问题。
多数人,包括企业家自己,都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理解为通过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这固然没错,但是却以偏概全,极其容易造成理解和舆论上的偏差,让社会舆论将一个企业家参与公共事务和慈善行为视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证明。
其实企业家 做了多少公益和慈善事业,并不重要。公益慈善行为是企业家单方面的财产处分行为,其经济学本质是一种消费。这种行为并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必然低效和浪费。这就更不用说公立机构的公益慈善行为了。
最根本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一个企业能够盈利和生存 下来,意味着稀缺资源在被正确地利用,在服从消费者的指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安排就业,在为千千万万劳动阶层提供收入来源。 这才是最大的社会责任——如果真要使用“社会责任”这个词的话。
企业家的终极使命,绝对不是所谓的“社会责任”,而就是以最有利可图的方式为投资者追求利润,这就是他履行社会责任的正确方式。 任何在利润之上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说法,都将消灭自由企业制度本身。因为那就意味着,有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在指导企业家应当如何做,它将侵犯企业产权,消灭企业家精神。
一个不讲利润,只讲“社会责任”的企业,是非常可怕的,它将把消费者踩在脚下。想想看,它不要利润,又要履行社会责任,那它将不但不会造福消费者,反而需要消费者不断地为其输血才能存活。我们知道,它的名字叫国企。
任何人,对国企进行租赁、承包、参股、收购,都是为国企引入了利润因素和企业家精神,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消费者的主权,这都是一种边际改善。国企资产源自征收和垄断,只准国企经营而不准他人经营,这本身都是对产权的侵犯。民营企业承包、参股和收购国企,并没有司马南之流说的“原罪”和“侵吞国有资产”问题,反倒盘活了资产,正确利用了稀缺资源,使资产价值倍增, 造福于消费者了。如果没有产权的变化并引入利润机制,没有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才能, 这些国企将永远 无视消费者, 最终要么 成为吞噬财富的无底洞,要么 变成一堆 破铜烂铁。
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他们是社会中最大的财富。 正确理解企业家精神,停止对民营企业的污名化,保护企业产权,我们社会才能迎来繁荣。 我们需要更大程度地改革开放,让 无数“ 宗庆后” 出现, 那将是 我们社会的福音
宗庆后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