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越来越香,普通人会越来越难

Author: Vincent 1874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欢迎加入老古会客厅(私群)
会客厅以剖析经济形势,讨论商业投资机会为主题,每周本人会在群里面进行主题分享。
年费:298元
付费方式 :联系助理Glinda989
————————————————————————
以下正文

1
我先说一件真事。
三年前春节,我回到那个十八线的粤北老家县城。
初中一班要好的同学聚会上,酒后几杯,牛皮渐渐吹大。
一个生活作风高调、在县政府部门工作的同学说:
我们这两届同学里面,连我在内,只有4个人,进了我们这个单位的行政编制!
如果特斯拉续航里程超过2000公里,马斯克也不一定会有我同学说出那句话的自豪感。
身在大城市辗转打工的我,很长时间都不能理解这种自豪感的来源。
后来看的新闻多了,才慢慢理解这种小地方年轻人的 编制迷恋
编制,原本就是为了控制吃财政饭人数膨胀而产生的。
国家各级政府,有专门的“编办”机构,给各个机关和事业单位定编,满编了不再招人。
进了编制,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朝九晚五,不加班不赶工,不用看私人老板脸色。
进了编制,就有了小地方人际关系网络,芝麻绿豆事,都能找到人帮忙。
进了编制,不用在外面打拼,干起早摸黑的小生意,何必呢。
可是最近几年,不光是小地方,大城市里的年轻人,都在争抢着进编制。
2022年,全国有157万人报考公务员,最热门的岗位,2万多人报考,只招收一个人。
网络上流传着各个热衷进编制的地域黑段子。其中山东和东北,是被调侃得最多的。
流量惊人的明星易烊千玺,因为考入国家话剧院编制,陷入了巨大的争议。
不少网民们义愤填膺:
年收入几千万的明星,跟工作没着落的年轻人抢饭碗进编制,像话吗,有没有走后门?
昨天,易烊千玺不得不在网络上发文澄清,宣布放弃入职结束。
不但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屡创新高,进入公务员编制的人员,也在经历着“学历膨胀”。
2022年,北京朝阳街道公布拟录用公务员名单,  一眼望过去都是名校硕士。
外交学院硕士、北大博士当城管,曼彻斯特大学的海归硕士当监察。
这都内卷成啥样了,老北京鸡肉卷吗?
为什么,连学历这么高的年轻人,都这么热衷进编制?
去私企、外企、进互联网企业拿高薪不香吗?
很简单,因为大城市的公务员编制,大城市的户口更值钱啊。
进了编制,你就不用闪避生活的拳头了,而是成为拳头的一部分
这真是让人感慨。
人人都想成为食税阶层一份子,那谁来创造财富?
不过,民众的观念并非一直都是这样的。
和现在年轻人争抢进编制相反,改革开放之后,曾经有过三次大量公务员脱离体制、下海经商的潮流。

2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计划体制内的公务员纷纷下海经商,出现第一波下海潮。其中海南1988年成立经济特区,十几万人到海南,掀起一股房地产热。
潘石屹冯仑这几个大佬,就是这个时候去的海南,后来遭遇到了房产泡沫破灭。
1993年,总设计师南巡讲话后没多久,政府机构改革,一些体制内干部,以停薪留职甚至离职买断补偿的的方式,下海经商,民营经济迅速发展。
财政大锅饭吃不下去,体制内的生活压抑无望,如果做生意、投身市场经济的潜在收益更高,下海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干部下海的第三波,出现在2000年初到2004年。
这一次,下海的干部,人数更多、规模更大,级别也高。
很多身居要职的干部, 去了 私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尤其在高科技产业。
而且,他们是以辞职或提前退休的方式离开体制的。
原因有几个。首先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开始,公务员队伍重组。
其次,中国政府2000年实施了《个人独资企业法》,制度上进一步松绑。
最后,国内有一批大中型的民营企业崛起。这些企业为下海的干部,提供了一大批高收入的职位 。
这最后一波政府机构裁撤和公务员下海,管制的减少,加上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经济获得了极其迅猛的发展,红利吃到了现在。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从几个地摊小企业,发展出来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大公司。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王兴、俞敏洪等等一大批风云人物的故事,到处流传。
新东方的创业电影,《中国合伙人》的海报上写着: 从36块的土鳖到63亿的教父
那时候,我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做销售,总经理有事没事就把我们叫进去打鸡血。
他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
时间窗口还在,我们还能赶上阿里巴巴。
那时候,年轻人并不反感互联网富豪们。
比如马云,白手起家,长得像外星人,说话又好听,能把冰淇淋卖给北极熊。
年轻人喊他马老师,马校长,甚至马爸爸。
阿里年会上摇滚朋克装扮的马云照片,传遍了几亿人的手机。
简直就有一种,可以在深夜大排档里,跟他们一起喝啤酒的错觉。
经济在高速发展,创业赚钱,像一种信仰。
有高薪,工作好找,谁TM要什么编制?
可是后来,一切都慢慢变了。

3
年轻人变了,他们好像对一切都充满了愤怒。
他们的愤怒,也许有一些是合理的,只是可能选择了向错误的人发泄。
马云在演讲中说,商业是最大的公益,B站的弹幕上就写满了骂他的话。
他说996是福报,年轻人恨不得把他挂路灯。
垄断、剥削、剩余价值,年轻人用这一套理论,天天在网上骂着民营企业家。
如果言论可以造成物理伤害,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早就被撕成碎片了。
但是言论和公众情绪会影响大环境。
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远远超出了预期, 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根本没法招架。
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重启遥遥无期。
几千个本来要成新富的阿里精英,预期中的财富成了泡影。
上千亿市值的新东方,和几乎整个教培行业,被团灭了。
几百万人失去饭碗,董宇辉这样的优秀老师,只能跟着俞敏洪转战直播卖货。
人人唾骂的房地产巨无霸行业,开发商遭遇前所未有的融资监管,破产的破产,暴雷的暴雷。
还有网游、中介、电商、外卖、网约车行业,一切都要合规,要以人为本。
合规。以人为本。非常好。要是能赚钱就更好了。
一时间,似乎没有一个不在收缩和裁员的行业了。
更有无良的记者,以写文章打击民营企业为乐。
据说,2022年,有一千万高校毕业生。
他们中的很多人,正在 慢就业、灵活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
普通人保住一份工作,很不容易。编制,也就有了越来越香的理由。
编制里的公务员,吃的是财政饭。
财政饭,来源于政府税收,吃财政饭的人越多,逻辑上必然发生的,是赋税更重,民营企业和个人面临的负担和管制也更多。
中国两千年来,每一个朝代重复发生的事,就是老百姓供养不起越来越臃肿的官僚集团,最后导致经济崩溃。
可能很难再有马云和俞敏洪的故事了。

最后推荐一下张是之老师精心开发的课程:米塞斯《人的行动》精读训练营。《人的行动》是奥派一代宗师米塞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我推荐的奥派经典必读书目。但是这本书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前面几章关于哲学认识论、方法论部分,并不是很好理解。
这个课程是张是之老师精心打造的,详细解读了这本奥派经典。解读讲义按照出版的标准来写的,已经和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这个解读包括了音频、讲义、直播、视频以及社群答疑,还有很多附赠内容,价格也只需要365元,可以说非常超值。大家可以扫码继续了解详情,欢迎大家购买支持,奥派感谢有你。

关注老古系列公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如何看待中国房产,基本上决定了普通中产的财富高度和人生命运。
老古推出房产经济学十四讲,用经济学帮你讲透中国房产市场背后的底层逻辑
扫码购买:
老古一年写作130万字,横跨多个主题,仅需38元,即可获得全年作品全集,购买请联系助理。 老古还有六个读者群(免费),欢迎加入,也可以加助理微信,拉你进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