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奥派蓝海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除了娱乐等,我们写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规律,论证正确的理论,批判错误的理论。错误理论影响人的观念,误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如立法和
错误的
政策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
如何得到正确的理论,论证的方法极其重要。欧氏几何这种公理体系的论证方法大家都比较熟悉,通过判定较为简单的前提(公理和假设),可以演绎得到复杂的结论。我之前发了两篇文章《 人是如何认识规律的 》、《 真理存在吗? 》,对此方法进行了实践,奥派大师们更是运用这种方法论证理论的典范。今天抛砖引玉,系统提出通过公理体系来论证理论的方法。希望大家共同探讨,以便找到论证的正确方法,极力避免错误理论的出现。
一、规律(正确理论)的定义
由于事物运行(发生发展)往往多因一果,所以我们把 规律定义为宇宙万物运行的原因或者说是必要条件 , 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事物运行可能需要多条规律来解释 ,或者说 规律是宇宙万物之所以发生发展的原因 ,每个原因就是一条规律。
除了人的行动以外,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称为 自然科学规律 。与人的行动有关的规律称为 人的行动规律 或者 社会科学规律 。
根据上述规律的定义, 人的行动规律,就是人的行动达到目的(结果)的必要条件(原因) ,或者说 社会科学规律是人能够达到目的的真正原因 ,要达到一个目的,可能需要满足多条规律。
人会思维和行动。并会把思维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人的行动会受到思维的指挥。这是人和其他宇宙万物的区别。 所以我把 人的行动规律和其他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分开讨论。
有些规律可以通过 定义 直接判定: 一个命题如果人的行动不能违背,或者违背该命题人的行动就无法达到目的,那么该命题就是规律。 我们把通过定义判定规律的这个方法称为 行动反证法。 例如,你不可能同时既在这里又在那里,因此可以判定矛盾律是人的行动不能违背的规律。数学(包括几何)公理,你的行动也不能违背,都是可以直接判定的规律,如公理: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直线,你就画不出第二条。数学是在公理体系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详见《 人是如何认识规律的 》 。
一般的,我们把能够直接用行动反证法判定的规律称为 公理 。
二、所有的逻辑规律都可以从矛盾律演绎而来
另一方面,这样的逻辑语言又反过来影响了思维,把原来可以胡思乱想的思维分出了符合逻辑的一块,我们暂且叫它 逻辑思维 。也就是逻辑思维不会违背矛盾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逻辑一致。
三、只有正确的理论(规律)才能逻辑一致地解释现实。
根据规律的定义,规律揭示了事物运行的原因,也就是说
正确的理论(或称规律)必须能逻辑一致地解释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
,如果解释存在矛盾,说明理论需要修正。因此,正确理论首先必须本身逻辑一致,其次,理论对现实的解释也必须逻辑一致。
当然,规律的成立有一定的范围和条件,特别是自然科学规律,但不能因此说不存在规律。主流经济学(芝派、谢派等) 说理论不存在对错是荒唐的,他们用预测力、解释力来论证其理论的“好”或者“坏”,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 能够逻辑一致地解释现实才是正确理论唯一的标准 。理论不存在什么好坏,只有对错。
我们说真理的存在,是因为这些规律(真理)的适用范围达到了人类所定义的时空的边界,也就是人的行动受到的时空约束。真理详细的论证参看文章 《 真理存在吗? 》 。
四、运用公理体系来论证规律
公理体系通过设定不同的前提,来演绎出该前提下正确的结论,是探索规律的最有效方法。例如,大家熟悉的欧氏几何公理体系, 以及 所有的数学规律。社会科学规律也采用这种方法。
公理体系由前提和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构成 。公理体系中演绎推理是逻辑思维的具体运用,我们学校学到的数学证明就是演绎推理,也就是不同的前提下不断应用矛盾律来证明数学结论。 演绎推理确保了前提为真,结论也为真 。因此, 结论是否是规律关键看推理的前提是否符合现实 。当然,推理过程符合逻辑也必不可少。
前提可以有很多个,能够通过 行动反证法 验证的前提,我们称之为 公理 ,前文论证了公理一定是符合现实的规律。除此之外的前提我们称之为 假设 。下面讨论假设的四种情况:
1、有的假设是定义一种场景和概念 。在此场景中根据前提(包括公理)演绎出有用的结论。如果现实出现这种场景,那么结论就是符合现实的规律。例如,几何中通过定义三角形、圆、立方体等概念,就可以利用公里推导出这些形体的性质(规律);经济学中通过定义直接交换、间接交换、交换媒介等,利用行动公理也可以推导出经济学规律。所以,能不能找到规律,准确定义成了关健。 定义是对现实场景或者事物进行分类,以便利用公理得到此分类条件下的规律 。因此, 定义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并有现实意义 。所有的论证都是从概念的定义开始的,概念定义的真实和范围的准确是演绎推理的基础。最好的例子是欧氏几何和奥派经济学的所有概念定义和演绎,详见罗斯巴德的著作《人、经济与国家》。
有人担心自然语言不规范,无法像数学那样论证,数学也是自然语言,只是有一些定义符号化了,论证规范化了,逻辑的严谨性并无不同。需要注意的是社科理论会用到一些大家默认的概念,否则没办法讨论,但进一步明确重要概念可以避免混淆和错误。例如本文如果进一步明确以下概念,大家是不是认为更规范了?
现实:宇宙万物发生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现象。
规律: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定义:分门别类地描述现实。
社会科学规律的研究适合采用公理和这种基于现实的定义加演绎推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出现错误或偏差能够通过论证来纠正,包括定义的错误,定义模糊是很多理论错误的根源。为了准确定义概念,有时候还需要开启另一个公理体系来论证,参见前面所列的两篇文章。这也表明了理论论证的复杂性,论证的结构环环相扣,逻辑链条很长。奥派大师们的文章都是这种方法的典范。
奥派经济学中米塞斯的 先验演绎法 和这里的公理体系演绎方法(罗斯巴德所用方法)的区别在于先验的定义。如前面所述,人的行动会受到约束,这种约束的思维表达就是矛盾律,通过行动反证法验证可以得到不违反矛盾律的 公理 ,如果把这样的 公理定义为先验 ,那么两种方法没有区别。只是公理体系应用更普遍一点。
2、有的假设是经验的归纳 。如果该假设经过可重复实验的验证,那么在实验设定的条件下,可以判定该前提假设是符合现实的规律,由此演绎推理的结论也是规律。 自然科学规律都是通过此方法得到 。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前的假设可能被推翻,代之以新的假设,因而得到应用更广泛的规律。
社会科学规律如果采用经验归纳为前提,由于复杂的社会现象无法通过可重复的实验进行验证,前提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结论也无法确定。主流经济学以及大多数的社会科学都是采用这种经验归纳的方法,因此错误百出。所以社会科学规律研究不能采用此方法,而只能采用上述第一种方法,也就是定义的方法。定义也是以现实经验为基础,通过分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完全归纳,避免例外,从而保证了前提的确定性。
波普儿的可证伪理论事实上强调的是 科学的可验证性 ,这对于自然科学这种依靠实验验证的学科来说是适用的;对于难以进行验证的复杂社会现象,不适用可证伪理论。
社科领域的实证研究论证不了规律,而只能是利用规律解读历史和现实。详见《 真理与谬误 》
3、有的假设不符合现实,那么演绎推理出来的肯定是谬论 。
4、有的假设无法验证是否符合现实 。谨慎起见,以此为前提演绎推理出来的结论不能认定为有用的规律。例如, 形而上学和神学 ;还有任意假设的数学前提,在其找到现实应用之前,只能算是 逻辑游戏 ,不能算是数学规律。有人以存在数学逻辑游戏来否定实用数学规律的存在,纯碎是无稽之谈;还有人以数学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达来否定数学规律,更是 混淆了规律和规律的不同表达 。语言也是一种符号,规律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不能因此否定规律的存在吧?
综上, 通过判定前提是否符合现实或规律,演绎的过程有没有逻辑错误,那么就可以论证结论是否是规律。这是论证正确理论的唯一可靠方法 。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