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吴主任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不知道还有多少同龄人记得,以前我们这些80后被媒体说成是小皇帝,大意就是说80后一代从小就被溺爱,娇生惯养,温室里长大的花朵。
当然,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遭遇差不多的批评。只是如今回头看,就看成长的大环境,80后成长过程中的物质条件确实是比较差的。好的一面是亲历了高速发展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
今天不是要说80后,都步入中年了,没啥可说的。我想说的是,假如有机会在溺爱中长大,那是天大的福气。
我们小时候家长为生计奔波没时间管,然后又害怕孩子不听话就学坏了,于是就希望老师能严厉一点。脑子里有个传统育儿观: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老师,孩子不听话该打你就狠狠打”。
今天在棍棒之下长大的孩子成了家长,自动重复自己父母的那一套。虽然不怎么动手了,但育儿的理念几乎没什么变化。
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反正就有那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会被宠坏。就怕自己溺爱孩子。
事实上没有孩子是被宠坏的,都是家长们的精神控制逼疯的。
孩子刚开始学会认识这个世界,融入集体,永远有一个外面和家里的概念。家人就是家人,外面的人都有可能伤害自己,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百分百地给予支持。这种时候哪怕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也不会没有安全感,因为有个可以永远支持他们的家在。
除非孩子故意去侵犯他人,比如破坏他人财物或者欺负别人,那么这时候肯定是要严肃认真地讲清楚是非对错。除了这些,剩下的就得全方位溺爱。
但实际情况是,家长不仅没有给孩子足够安全感,还总是站在对立面。
比如学校老师有许多不合理的作业布置和课外书推荐。我也是直播时候才知道,居然有学校语文老师布置暑假任务是背诵几十首古诗,开学后检查没完成的要罚抄。很多家长即便意识到了不合理,居然也没有站在孩子这一边想办法应付一下。还有国内很多小学高年级老师会推荐去读四大名著,家长也就真的去买四大名著……
被逼着去读四大名著的小学生未来大概率只会痛恨阅读。
至于作文,最糟蹋孩子的是一种叫“好词好句”的东西。无数的语文老师会布置摘抄“好词好句”的作业。所以你们大概不知道,市面上的《好词好句》卖得有多好。首先“好词好句”就是一种错误的培养写作能力的办法。每个孩子天生都会表达,直到他们遇到了《好词好句》。灵气全无,沦为套路写作机器。
我们当然可以说那是因为家长不懂。但家长是不是可以稍微学点?而且这些问题不能用“不懂”就糊弄过去。其实家长是认可的,因为只要能高考分,套路作文又如何?刷题机器又如何?
所以整个还是理念的差异。
短期看,刷题对成绩提高多少是有帮助的,所有题型都刷过了,做题就跟默写一样简单。但是代价太大了,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不说,最糟糕的是孩子很容易因此厌恶学习,只要不再考试就绝对不会再自主学习。
记得六哥有次来直播间说,大家买个家用电器都要看说明书,为什么在养孩子这件事上就觉得天生就会呢?所以家长是需要学习的。至少,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孩子是天生就会表达的,只不过不是按照所谓教材上的好作文标准。
而那种只有孩子才可能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稀缺。
家长要做的就是夸,写成什么样都夸。即便写得很糟糕,哪又如何,每个字每篇文章都是过程,不怕写不好,就怕彻底厌恶写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写那种所谓的高分作文。那孩子的表达能力就真的毁了。
我们正处在一个指数级变化的时代,功利地说学校里学到的那点知识多数都是无用的。因此最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新事物对所有人都是新的,都需要重新学习适应,那么差别就是有没有持续更新的能力。
总之,家长大可不必武断地给自己的孩子贴上各种标签,什么我家孩子就是不爱读书,不会写作……又或者非常笃定地要把孩子往某个方向培养。十几二十年后,就业市场如何变化谁也不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孩子身心健康,以及应对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