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再次揭示认知决定命运的残酷现实
Author: 肉做的铁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北京时间8月22日
UFC精英之路第四季半决赛在上海体育馆举行,
中国选手李凯文对阵日本选手
中村京一郎,比赛开始前李凯文高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登台,并挥手做握刀状做出向中村劈砍的动作,最后李凯文被中村击败,面部肿胀如斗大,眼睛无法睁开,视频如下:
平心而论,李凯文打满了三个回合,已经非常不容易,并且在受伤后还抱摔中村,可谓斗志顽强,但擂台终究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赛后中村给李凯文写了电子信件致谢,感谢上海,感谢李凯文,态度谦逊有礼,对比李凯文的骄横无礼,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汗颜。
李凯文本来没什么名气,因为这次喊最牛的口号挨最狠的打,一战成名了,我对这事儿也没有太多想说的,对视频中的观点表示附和:八角笼不是神剧舞台,对手不会按剧本给你喂招,我再附加几句自己的观点:体育比赛就是体育比赛,别整那些没用的,日常生活里这种小丑太多了:在十八线小镇上开个面馆都要写上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但实际上不要说日本人,就是隔壁县城里的人都不曾到他的面馆吃饭,你这辈子也见不到一个外国人,写给谁看呢?不就是哗众取宠写给周围的人看吗?你这是爱国吗?是蹭爱国的流量罢了,虚伪到猪狗不如的地步了。
以前还看过一个类似最强大脑的节目,一名姓王的选手在好几百张非常类似的图片中需要找出一张他看过的图片,他的对手是个日本姑娘,最后他赢了,发表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获奖感言:这要是三十万张,我可能要费点劲。“三十万”这个数字暗含的意思你懂得吧?我本来很佩服他超强的记忆力,听了他这句话之后,瞬间觉得那张英俊的面孔丑陋如老太监,科学就是科学,娱乐就是娱乐,体育就是体育,它们不可能和政治无关,但是如果过份强调政治因素,那就没意思了,而且,科学、文学艺术等专业技术领域的人,不要主动向政治靠拢,要专心做研究,学者向政治和权力靠拢,历来都不是好事情:失去自己的独立性之后往往只能沦为玩物。
再看李凯文,你打你的比赛就行了,为啥吃饱了撑的喊一句政治口号?你的对手曾经穿越回几十年前参与者侵华战争了?挺精神一运动员,这句口号一出口,粉蛆底色暴露无遗,颜面尽失。
还有那个“智者”,智商那么高,也是个粉蛆,还有某著名冠军,来日本旅游住酒店,把龙头开着放了一夜水,还洋洋自得的说自己这是“抗日行为”——日本的酒店那么贵,一个奥运冠军不可能住很便宜的酒店,一两千人民币一夜的住宿费用,相比那点儿水费,你给日本的gdp做了多少贡献?就这样抗日呢?
看来知识多的人、智商高的人、以及体育冠军,真的不一定就是认知高的人,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此地,多数人的精神底色、思想世界已经被注定了。
奥运冠军虽然认知低,但是因为有天赋和机会,命运还是不错的,但全国能有多少奥运冠军?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奥运冠军即使认知低,天赋和机遇弥补了她的短板,依然可以过得很好,但普通人要是认知低,往往命运就很悲惨了。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最近几年常说的一句话是“认知决定命运”,这话有没有道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认可,有的人不认可,咱们稍微分析一下这句话。
首先这句话的产生,我认为它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因此不能割裂产生它的环境单独分析这句话。举个不恰当但很类似的例子:在一个学校,如果校方施行的是尊重孩子们天性的教育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加以人类基本文明价值观的引导,比如不要做有害他人和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自尊自爱自信,应该怜悯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然后日常的学习和成长校方不加干涉,那么,这种前提下,“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能是多数孩子的命运轨迹;但如果校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为了收取校服费用、食堂费用而执行强干涉、深度介入并以暴力方式硬性规定学生必须按校方喜欢的方式成长,必须打心眼儿里认为校方每年收取的高昂服装费用、食堂费用都是为了自己好,敢不这么认为的就吊打或者坐老虎凳且不准退学……那这个时候,“习惯养成性格”就不成立了,因为大家都是被按统一模式的要求“成长”起来的,没有自我成长的空间,但有些勇敢的学生对这个费用表示质疑,并通过多渠道摄入信息,对比其他学校不收或者少收费用的事实提出自己的疑议,这个时候他们的认知就和校方规定的必须统一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些学生也可能会在学校吃亏,或者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争取到合理的利益,但他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到步入社会,他的认知是跟身边多数人不同的。
延续了校方认知的学生,大部份都过上了当外卖员的生活:
上图中这位小哥,餐包上的这句狠话跟他正挨的生活的毒打,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诠释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境界
延续了校方认知的学生,大部份都过上了当外卖员的生活:
无论有电动车,还是没有电动车,都不影响他送无形的外卖,他们中的多数人也都活得比较悲惨,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累死累活挣的那点儿窝囊费还要用来缴纳各种费用是不合理的,并甘愿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而那些认知不同的学生,他们意识到这期间的不合理,会回避不合理的开支,不参与空耗精力的各种集体癫狂行为,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并努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高认知的人,这样的家庭,历经两三代之后,家族命运就会得以改善。
以我身边多位朋友为例,早早发现诸多问题之后将个人精力从专心当接班人转为努力搞钱的同时多接触有留学背景的人,如今已经有好几个家庭成功将孩子送出去留学,有的送出去的早,孩子已经在那边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今天我还在跟日本的朋友说: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扭转了家族的命运,从你的孩子开始,再也不用卷作业、愁就业,孩子长大了也不用靠出卖尊严、任人践踏来换取生存资格。
但是很显然,那些五毛蛆,他们不仅自己活得艰难,也把孩子带入了无底的深渊,他们的孩子,也要为他的认知买单:
我认识的很多年轻人,年纪轻轻就成了傻逼五毛,才二三十岁就变成了傻逼,就算只活到五十,还有几十年的屈辱生活,这样当肥料的一生,有什么意义?
以上,我所说的当然不是绝对,认知并非命运的唯一决定因素,环境、机会、运气等因素也同样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认知只是关键变量之一,但既然是“关键变量”,相比环境和运气,它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一些: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对世界、对环境、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他是否能看到问题本质,也决定了自己能否避开陷阱,而这些分析判断又决定了他的决策质量和适应能力,最终形成了命运链条。
那种坚信自己挣不到钱都是美日搞的鬼的人,和那些早早发现自己的生活跟美日没有关系的人,他们所采取的对生活的行进方向是不一样的:一个为了仇恨美日能甘愿当牛做马,一个则为了把孩子送到美日而悄悄努力,所以,有些人的认知不仅葬送了自己这一生,也连累了孩子的一生,一人造孽毁三代啊。
低认知会限制思维水平,错失机会,导致人生停滞或者滑入低谷,
但是也得承认一个现实,很多人的低认知,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他们并非生而愚蠢,而是因为接受了教育,变得愚蠢了,人的认知水平,受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受时代的影响,好在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好处是可以让那些具有质疑精神、反思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人突破环境的屏障获得知识上的更新,从而可以更新自己的认知系统,而没有质疑精神的人,或者甘愿上缴思考权利的人,他们不会利用互联网这个好东西来提升自己,反而用网络为自己编织蚕茧和深井,你想:本来就已经够愚蠢了,再利用网路这种利器为自己树立藩篱,阉割思想,可不是就变得更蠢了?
要想提高认知,也没什么诀窍,无非是要通过多领域的学习、多渠道的摄入,多质疑多反思,不轻信更不盲信,打破思维惯性的局限,一定要培养批判性的思维,少肯定,多怀疑,这样才有可能突破认知边界,从而更主动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