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而比特币的事,咱们去 “比特囤币” 慢慢聊

Author: 小吴乐意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以后呢,这个账号就回归生活了,可能只有很少的内容会涉及到比特币,所有以后与比特币的内容和分析,都会放到 比特囤币 这个账号上。
毕竟名字与内容高度垂直,我这个账号还是慢慢回归到吃喝玩乐,记录生活,分享生活的“真实世界”吧。
大家可以点下方的名片,关注上。
华严经有言: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如果有机会,我是希望能够更好的普及比特币的技术理念,拆解比特币的底层逻辑,以及重塑大多数人对比特币的认知。让你跳出对价格的过度关注,看到背后更本质的东西,甚至这过程中是很好的检验我对比特币理解的缺失与偏差。
但我也不否认,甚至我大大方方的承认, 比特币让我“暂时”实现了财富自由。(以后展开讲)

大多数人都想过田园牧歌的生活,都想过每天把酒言欢,吟诗作对的潇洒日子, 可若没有买酒的钱,连举杯的契机都成了泡影;若没有挣脱生计捆绑的空闲,连静下心琢磨诗句的功夫都挤不出来。

所以, 比特币的“价格”上涨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它的变动与比特币的价值亦是相辅相成,更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金融系统与货币逻辑,所有人都可以用“钱”投票。

真心讲,如果没有对 “财富自由” 的坦诚,我说的很多话反而显得虚伪 —— 毕竟,连自己都没在这个领域获得过正向反馈,又凭什么让别人相信它值得被深入了解? (当然,这也是算一种世俗普遍存在的偏见)

可我从不觉得 “财富自由” 与 “普及认知” 是对立的两端,反而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共生,甚至我认为,持有比特币,进入这个疯狂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场伟大的修行,相对比现实世界,这里更加的复杂,也更能让人快速的“成长”。

至于最后是成为了“神”还是成为了“魔”,亦或者只是 扒着井口往外看了一眼 又重新回到“舒适区”,更亦或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都是每个人在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慢慢决定的“终局”,很庆幸,自己磕磕绊绊坚守到了今天。

但更重要的是,我始终清楚: 财富是 “果”,不是 “因” ;是比特币的技术价值、去中心化逻辑这些 “本质的东西”,先照亮了我的认知,才最终带来了财富的馈赠。

这依然是我总结的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和经验。

越是坚定的持有比特币,越感觉这更像是这场“修行 里拿到的 “一张安稳的船票”。

它没让我变成 “神”,反倒让我更敬畏 “魔” 的诱惑 —— 因为见过太多人被财富冲昏头脑,把运气当能力,最终在浪潮里翻了船;也更理解那些退回舒适区的人,知道 承认 “不适合” 需要多大的勇气。

这份敬畏,让我不敢把 “普及认知” 变成 “指点江山”,只敢以一个 “笨鸟先飞” 的身份,把自己在湍流里吃过的亏、辨过的方向,一点点讲给后来人听:哪里有暗礁,哪片水域容易迷航,哪条路或许能更稳地靠近 “本质的东西”。

至于是懂,是不懂,是赚是赔,是暴富还是破产,那句话非常适合每个人 在某一天回过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去作为感叹: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说到底,这场修行没有 “标准答案”,也没有 “高低之分”。有人在涨跌里修 “心性”,有人在技术里修 “认知”,有人在取舍里修 “从容”,千人千面,千人千币,千人千命,你 不必跟人比,只求对自己真。

所以接下来,这个账号就该落回生活的烟火气里了 —— 会有生活中的碎碎念,会写在路上遇到的美景,会分享偶然吃到的一家好吃的小馆子,以及自己思考上的烦恼与焦虑,总之,慢慢的把那些曾被比特币话题占满的篇幅,还给日常的琐碎与可爱。

其实一切都没变,只是发布的地方稍有移动而已。

最后说到底,无论是在这里聊吃喝玩乐,还是在 “比特囤币” 聊比特币认知,都是想把真实的东西分享出来 —— 前者是生活里摸得着的温度,后者是认知里辨得清的逻辑,只是分在了两个地方,方便大家各取所需。

你要是想找轻松的生活片段,来这儿就对了,一起评论聊聊生活扯扯淡;而你要是想琢磨比特币的底层逻辑、聊聊那场 “修行”,就点下方名片关注 “比特囤币”,咱们在那边接着慢慢聊。

感谢大家陪着这个账号走过聊比特币的日子,也盼着接下来能和你们一起,在柴米油盐里撞见更多小确幸。过渡期间,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随时留言就好,咱们不慌不忙,慢慢适应。


近期比特币话题:

“有理有据”的“证明”,为什么比特币会达到20万美元

8月11日-17日 比特币链上数据回顾与展望

冷清,低迷,比特币又到了十字路口

愿你穿越牛熊周期,归来仍是囤币少年。

个人主页: https://www.xiaowuleyi.com
小吴的“咖啡会员” 399元/年(2025年)

比特币投资具有高波动性及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请理性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并谨慎决策。本公众号仅作信息分享与个人投资思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有决策需基于个人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