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的形势究竟如何

Author: 挨踢的牛魔王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南沙群岛





往后的形势究竟如何







一、不变的视角



在互联网上,干货是没人看的。

现在这种一切都是以快餐为主的时代,谁还有心思看干货?

何况,还那么长。

不如谈谈汪小菲养光头、世界杯,大家都喜闻乐见。


感谢我们的读者,都可以让我们的《工业革命》系列写到第6篇了。

每写一篇,阅读量就掉一点,最后都掉了 2/3 了。


这是完全违背经济规律的。

有资格这么做的人已经不多。

这个要是在一个自媒体公司,编辑都要被老板骂死了,赶到街上去讨饭。



我们的底气是什么呢?

就是完全 不赚钱

反正写什么也不赚钱,那就不如写点有意义的东西。



其实产能完全不是问题, 我写这个系列速度非常快,一会就写好一篇

问题是在于市场,市场对这个没有需求。


所以,短时间内,大概率不会有后续了。



不过中国的问题,可以谈一谈。


因为疫情,有些人牢骚满腹,在各种群里面天天抱怨。

说来说去,没有一点营养。



我们倒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一谈今后的形势。


亚马逊的贝索斯说, 相比那些变化的因素,我们更关心那些不变的因素



那么什么是不变的因素呢?

资源禀赋是不变的。


就是整个中国总不会自己长腿跑掉了。



二、资源禀赋

中国有什么资源禀赋呢?


首先,从第一产业,就是农业的角度来说。

世界上有1 2 种气候类型。



那么中国有几种呢?

6种。


比如说,华南和华东大部分地区,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华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只有南沙群岛比较符合,像海南岛、西双版纳,其实更像热带季风气候。



有人可能就有疑问了,气候也算是一种资源吗?

当然是了。


因为你光有耕地是不行的,没有相关的气候,就没法长相关的农作物。

比如橡胶树,原产南美,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



我们从美洲,主要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引进了哪些作物呢?


玉米、花生、辣椒、红薯、凉薯(地瓜)、土豆、向日葵、西红柿、烟草、南瓜、四季豆、腰果、木瓜等等。



中南美洲之所以有这么多种作物,主要是地理造成的气候的多样性的差异太大了。

比如说哥斯达黎加,只占整个陆地面积的0 .03% ,但是各种作物占整体的5 %



中国拥有6种气候,属于中等,也不是什么都可以自己大规模种的。



其次,再说能源,一句话总结就是“ 富煤贫油少气 ”。

这些不仅是能源,而且是上佳的化工原材料。



总体来说,煤炭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石油、天然气,你要是去看排名的话,那排名还不错。

比如石油的储量大约是2 56 亿桶,排名1 3 位左右,但是仅仅为排名第一的委内瑞拉的9 % 左右。


中国跟中东王爷们,就没法比了,那个地方随便挖,就是上好的石油。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大概是 7 5% 左右。

如果停止进口,按照现在这个使用量,只能用 7 0-80 天。


天然气储量大概排第6,但是远远不满足我国的发展要求。



其三,矿产方面, 缺铁缺铜


看过我们工业革命系列的,对于铁矿一定印象深刻。


铁的分布其实非常广泛,任何一块石头里面,基本上都含有铁。

在地壳里面,铁的含量大约是铜含量的 1 000 多倍。

但是,对于铁矿来说, 关键是品位



铁矿的品位要达到5 0% ,才能说是富矿。

世界上铁矿石的平均品位是4 9%


中国的铁矿的平均品位是多少呢?

3 4%

贫铁矿占 9 4.6 % ,品位只有区区 3 0% ,富矿就非常少。



湖北大冶铁矿,矿石品位 5 3.8% ,在国内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富矿了。

大家看那种抗战电影,里面有很多那种老的步枪,叫“汉阳造”。

“汉阳造”就是原来汉阳钢铁厂生产的,而汉阳铁厂主要就是依靠大冶的铁矿。



3 0% 品位的铁矿,几乎就不能大规模冶炼,需要先对矿石进行选矿加工。

这些都会增加成本。


澳大利亚的铁矿品位达到了 5 6%-62% ,有些富矿品位更高。

而且,澳大利亚很多是露天铁矿,就是找几个挖掘机拿铲子挖就行了。

我国很多铁矿,是需要挖矿井的,这个成本就上去了。



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通过海运,比国内铁矿的成本还要低。

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约 7 5% ,有的年份甚至达到 8 0%



再说铜,铜的储量,我国其实并不低,排名世界第6位。

关键是铜矿的规模小,品位低,而且生产成本高。


铜矿的品位需要达到1 % ,才能说是富铜矿。

但是我国万吨以上的铜矿中,平均品位只有 0 .75% ,最高的2 .3%


智利的铜矿,原来的品位大约1 .6% ,经过多年开采,现在也有0 .87% 左右。


铜矿对外的依存度约 7 6% 左右。



那中国有什么物产排名前列呢?

钨矿、锑矿、稀土、钛、桐油、还有熊猫等等。



什么叫不变的因素?

这些就是不变的因素。



三、大进大出



怎么评价我国的资源禀赋呢?

就是一个中等强国的程度。


就是 保住底线是没有问题的

别人实在要针对你,你的资源足以保住底线,也能活下去。

无非是成本高一些。



比如石油,可以开发海上的石油,可以用煤发电来代替部分汽油。

比如铁矿,实在不行,3 0% 品位的铁矿也能用。

等到铁矿进口的多了,还能回收废钢,循环利用,也是一条路子。



如果只是确保底线,其结果就是大家都会很穷很穷。



那为什么中国总是缺这缺那?


因为我国的领土和人口规模,是一个大国的架子。

这个注定了我国只能走大国崛起之路。

各方面都要发展,需要的资源比较多,当然要进口了。


缺这缺那,正是求发展的体现。


什么都不干,那当然是什么都不缺。



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需要对外买很多东西。

那么钱从哪里来?


如果只是从内部省下钱来,这必然是无法持久的。

唯一的出路是也对外卖出很多东西。


这就形成了一个 大进大出 的局面。


如果要富强,要求发展,肯定是不可能闭关锁国的。

只能走开放之路。



爱琴海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比古希腊文明还要古老,起源约在公元前2 850 年左右。

因为岛上不出产什么东西,他们就进行海上贸易,很快就变得强盛,人与人之间在那个年代也更平等。


犹太人在欧洲,国王曾经都不允许他们拥有土地,但是他们通过经商,也活了下来。

中国古代也有晋商、徽商,都是那个时候有形资源贫乏的缘故。



世界上不光有形的叫资源,很多无形的东西,比如商路、连接也是一种资源。


中国发展工业化、搞市场经济、发展高科技,那几乎是必然的。

因为没有那么多有形的矿产可以利用,当然是发展这些无形的资源。


比如信息产业,就不需要什么矿产,重要的是工艺。

而中国人在技术上又颇有天赋,非常适合发展这种产业。

否则,就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与上帝角力。



有一些人,就好像活在真空中一样,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来不考虑资源禀赋。

什么资源都没有,好像别人告诉他几句心法,就能赚到钱了。


什么都想自给自足,自己动手,害怕与人合作。


这是中世纪的思维。




有一个游戏叫《文明4》,里面对于资源的重要性就表达的比较清晰。


如果你是玩“神级”这个级别,开局无铜无铁无马,我的建议是 马上关掉游戏或者换一幅地图

不要想,你肯定赢不了。



有些人整天琢磨着,如何一无所有,白手起家。

这个思路 本身就是错的

一张牌都没有,还想上桌吗?


你应该多想想,你这么多年来, 攒下了什么资源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不会走封闭的道路。

因为走封闭的道路,很快就会没钱了,自然就会开放。

这是由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


在没有什么资源的情况下,个人如何达到成功,这可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再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再第一时间推送给你